一、概述
血液在血管內的正常流動,受凝血和纖溶(抗凝血)兩大機制共同作用,健康生理狀態(tài)下,凝血和纖溶互相制約,處于動態(tài)平衡。但是在很多種疾病的發(fā)生與發(fā)展過程中,凝血和纖溶的動態(tài)平衡被打破,往往就會伴隨著出血或體內血栓的形成。血栓與止血與多個臨床學科如血液科、呼吸科、消化科、心血管科、神經科、婦產科、普外科等的疾病密切相關。
1、所有手術前檢查如外科手術、骨科手術、婦科手術等,檢查病人的凝血、纖溶指標,以免術中發(fā)生危險。
2、監(jiān)測抗凝及溶栓治療:如換瓣手術后,肝素治療、口服抗凝劑等,通過監(jiān)測凝血功能可減少臨床治療出血的發(fā)生率。
3、預測血栓形成:通過檢測患者血液中纖維蛋白原含量從而預測血栓的形成,對其早診斷,早治療。
4、通過凝血和纖溶指標的檢測可以對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早診斷、早治療。
5、各類肝臟疾?。阂蚋喂δ墚惓R鸶闻K產生凝血因子及纖維蛋白原減少從而導致凝血功能障礙,通過檢測凝血功能可以對疾病進行診斷及治療效果監(jiān)測。
二、各指標的臨床意義:
1、凝血酶原時間(PT)
PT是檢查外源性凝血因子(2、5、7、10因子)的一種過篩試驗,這些因子缺陷或存在其抑制物時其結果延長,血液高凝狀態(tài)及血栓性疾病時其值縮短。是監(jiān)測口服抗凝劑的首選指標。
2、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(APTT)
APTT是檢查內源性凝血因子(8、9、11、12因子)的一 種過篩試驗,這些因子缺陷或存在其抑制物時其結果延長,,血液高凝狀態(tài)及血栓性疾病時其值縮短。是監(jiān)測普通肝素的首選指標。
3、纖維蛋白原(FIB)
FIB 增高可見于應激反應、妊娠晚期、急性感染、燒傷、動脈粥樣硬化、急性心肌梗死、自身免疫性疾病、多發(fā)性骨髓瘤、糖尿病、妊高癥及急性腎炎、尿毒癥等,FIB減少主要見于DIC、原發(fā)性先溶亢進、重癥肝炎、矸硬化和溶栓治療時。
4、凝血酶時間測定(TT)
TT延長:見于肝素增多或類肝素抗凝物質存在,如系統(tǒng)紅斑狼瘡(SLE)、肝病、腎病等,低(無)纖維蛋白血癥、異常纖維蛋白原血癥、纖維蛋白原降解產物(FDP)增多、如DIC、原發(fā)性纖溶等。TT縮短:見于血標本有微小凝塊或鈣離子存在時。
5、纖維蛋白(原)降解產物(FDP)
FDP是判斷纖溶系統(tǒng)活性的篩選試驗之一,是診斷DIC敏感和可靠的指標之一。
6、D-二聚體
D-二聚體檢測是診斷活動性纖溶較好的指標,對血栓形成性疾病如彌漫性血管內凝血、深靜脈血栓、腦血管疾病、肺栓塞、惡性腫瘤、外科手術后、急性心梗等疾病均有重要的診斷價值,還可用于溶栓藥物的治療監(jiān)測指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