頸動脈支架植入術是治療頸動脈疾病的微創(chuàng)方法。通常僅需在局麻下進行,通過一側股動脈穿刺或小切口切開,在導絲、導管的配合下將小的合金支架放置在頸動脈狹窄處,將狹窄撐開。對于基礎病較多不適合行內(nèi)膜剝脫術的患者,介入手術是其最佳的選擇。
與頸動脈內(nèi)膜剝脫術相比,頸動脈支架植入術有更為廣泛的適應征。它避免了頸部手術切口及其引起的顱神經(jīng)損壞、血腫壓迫等并發(fā)癥。它只需在局麻或輕度全麻下,行股動脈穿刺,預先置入腦保護傘于頸動脈狹窄處的遠端,然后將金屬支架植入狹窄的頸動脈內(nèi),支撐狹窄部位,起到使血流通暢的目的。因而其創(chuàng)傷較小,恢復快,對于那些因身體條件差不能耐受頸動脈內(nèi)膜剝脫術的病人仍可考慮行此手術。另外,對于那些頸動脈內(nèi)膜剝脫術后再狹窄、頸動脈狹窄部位靠近顱底而使手術難度加大、放射線所致頸動脈病變等情況,是很好的支架植入適應征。
哪些患者適合頸動脈支架植入術
患有頸動脈重度狹窄(>60%)、同時既往有小中風或腦梗病史、并且行頸動脈內(nèi)膜剝脫術風險較大的患者有行支架植入術的指征;
之前無任何癥狀,如果頸動脈狹窄程度>80%且內(nèi)膜剝脫術風險較大時,也屬于支架植入術的指征;
那些頸動脈內(nèi)膜剝脫術后再狹窄、頸動脈狹窄部位靠近顱底而使手術難度加大、放射線所致頸動脈病變等情況,也是很好的支架植入適應征。
以下情況者不適合行支架植入術
預期生存時間不足2年;嚴重心律失常;造影劑過敏;2月內(nèi)有腦出血病史;頸動脈完全閉塞。
如何行頸動脈支架植入術?
手術通常是在局麻下進行,術前,醫(yī)生會讓您手拿一個可以發(fā)聲的玩具以備術中可隨時了解您的神經(jīng)功能。將給您注射肝素抗凝以防止術中血栓形成,給予阿托品降低心率。
手術開始后,首先進行穿刺部位(通常選擇腹股溝)的局部麻醉。麻醉成功后,醫(yī)生進行股動脈穿刺,然后插入一根細長的導絲沿血管走行進入頸動脈,在此過程中,您不會有任何疼痛的感覺,因為血管內(nèi)是沒有神經(jīng)的。之后醫(yī)生通過造影了解頸動脈病變情況。接著,醫(yī)生會通過導絲放置一個小的濾網(wǎng)在病變部位的上方,我們稱之為腦保護傘,用以攔截脫落的斑塊殘渣,以防止術中小的斑塊隨血流進入腦血管造成腦栓塞。之后,醫(yī)生將會沿著導絲放置球囊進入頸動脈狹窄部位,通過擴張球囊使狹窄部位擴張,當狹窄病變被完全擴開后,再導入前端帶有壓縮支架的導管,當支架被準確定位在病變部位后將其釋放,支架便隨之撐在狹窄部位,以保證擴張后狹窄部位不再回縮。
上述操作完成后,醫(yī)生撤出腦保護傘及其他導絲、導管,壓迫穿刺點15~30min以防出血,最后加壓包扎傷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