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23年10月13日是第十個“世界血栓日”,為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對血栓性疾病的認識,加強血栓防范意識,讓社會公眾更好地認識并積極預防血栓栓塞癥,鄭州大學第五附院血管外科于10月13日上午同時在院本部南門內廣場西側和侯寨分院舉行了2023“世界血栓日”大型公益義診活動。鄭州大學五附院副院長王兵、血管外科主任崔文軍帶領團隊醫(yī)師安乾副主任醫(yī)師、王穎副主任醫(yī)師、司江濤主治醫(yī)師等為大家解答血栓栓塞等疾病相關問題,發(fā)放健康教育資料,并指導深靜脈血栓形成、下肢動脈栓塞等患者的生活方式及相關注意事項,活動獲得廣大群眾的積極參與和肯定。呼吸與重癥醫(yī)學科副主任劉培杰主任醫(yī)師全程參與活動并對患者給予指導。






“世界血栓日”的由來
1856年,著名的德國醫(yī)生 Rudolf Virchow 首次提出了“血栓形成”的概念,提出了血管壁損傷、血流異常、血液成分異常是血栓形成的三大要素。2014年3月,國際血栓與止血學會宣布將 Rudolf Virchow 的生日(10月13日)作為“世界血栓日”,以紀念他首先提出“血栓形成”理論。期望通過設立 WTD (世界血栓日)來提高公眾對血栓的認知,促進血栓性疾病的規(guī)范化診治,號召世界各地不同團體團結起來,共同面對血栓形成這一沉默的殺手。
VTE —— 關注現狀 積極防治
VTE作為血管外科的常見疾病,是引起患者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。相關數據顯示,靜脈血栓栓塞癥目前已是全球第三大常見的心血管疾?。ㄐ墓?、卒中、靜脈血栓栓塞癥)。前兩者的嚴重程度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,雖然靜脈血栓栓塞癥位列第三大心血管殺手,但遺憾的是公眾知曉率卻相對較低。
VTE是指在血液在深靜脈血管內的不正常凝結形成血栓,包括深靜脈血栓形成(DVT)和肺栓塞(PE),從而導致血液回流受阻,引起患側肢體靜脈回流障礙和肺部氧合障礙,導致肢體疼痛、水腫及悶氣、咯血、胸痛等癥狀,嚴重可導致患者死亡。

發(fā)生VTE會有哪些表現?
患者可能突然出現下肢的疼痛、腫脹、活動后加重,有的可見小腿淺靜脈的擴張或顯露,嚴重者可伴有體溫升高、心率加快、皮膚蒼白,甚至呈青紫色,或者有不能解釋的氣短、胸痛、呼吸急促,都提示可能發(fā)生了VTE。

VTE該如何預防和治療?
VTE是可以預防的,而且是預防效果較好的疾病之一。預防VTE首先要識別VTE的高危因素,具有這些危險因素的患者因加強預防 。針對這部分患者要從基本預防、物理預防和藥物預防方面來進行,如果做好了預防措施就能最大程度地預防VTE的發(fā)生。


鄭州大學五附院副院長、血管外科學術帶頭人王兵教授表示:深靜脈血栓多見于接受大手術、嚴重創(chuàng)傷、長期臥床、肢體制動及惡性腫瘤的患者,高齡、吸煙、妊娠或產后、肥胖、口服避孕藥、腎病綜合征等都是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誘發(fā)因素;無論血栓堵塞在哪里,對身體都是危險和致命的。因此,做好血栓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要。對于有基礎疾病的患者,要想預防血栓,主要還是針對原發(fā)病進行預防,按照醫(yī)生的指導服藥。而對于普通人群,要從規(guī)律的健康生活習慣入手,如戒煙、控制體脂、加強鍛煉等。另外,要能夠識別相關的癥狀,盡快對VTE進行診斷,這樣才能盡早進行治療,降低VTE造成的危害。一旦確診了VTE,應該立即至血管外科??凭驮\,醫(yī)生會根據情況采取保守治療、手術治療和血管腔內治療的方法來進行個體化治療,從而消除血栓、防止嚴重并發(fā)癥的發(fā)生。
來源:血管外科 王夢宇 安乾
宣傳科編輯整理